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其他账号登录: 注册 登录
阳明学学术资源 在线共享平台
微信公众号:阳明学在线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知行合一


合作单位

赣南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
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分会
赣南师范大学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赣州阳明书院

2018杭州阳明心学学术研讨会综述(上)

 二维码

2018杭州阳明心学学术研讨会综述(上)

27544326710652905.jpg338391664688347858.jpg


2018杭州阳明心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谌卫军


  为了促进阳明心学在杭州的传承与弘扬、创新与发展,德尘书院与阳明学院(筹)1215-16日在杭州灵峰山庄联合举办杭州阳明心学学术研讨会。本届学术研讨会将以“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与企业家精神”为主题,邀请了浙江省儒学学会会长吴光教授,浙江省社科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钱明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丁为祥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朱高正先生,浙江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文化研究中心、人文空间设计研究所所长蒋风冰博士分别做主题演讲,中道文教创始人、阳明学院(筹)发起人谌卫军老师介绍阳明学院筹建情况。并根据论文质量邀请参会嘉宾安排会议发言,浙江大学哲学系副主任何善蒙教授进行点评。来自北京、陕西、广东、山东、浙江的阳明心学研究者与德尘书院学员代表60余人参加。


504091701471764976.jpg

153880858581339529.jpg

389810745163515758.jpg

846275682268960175.jpg

868884543916925815.jpg

     

     214日下午,谌卫军老师组织了阳明心学之旅考察杭州天真书院遗址,华建新、谢建龙、杨郁、王童、潘波、冯菡老师参加,对杭州天真书院、王阳明与杭州的渊缘有了深入的了解。他一生多次来到杭州,宁静安谧的湖光山水寺庙书院任他游历讲学为他抹平伤痕。王阳明晚年有一个梦想,希望在西子湖畔修建一座传播心学的书院。他的弟子实现了他的梦想,修建了杭州天真书院,在当时盛况空前。改革开放后,杭州最早启动阳明学研究,成果也是最丰硕的。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评价阳明学研究“始条理者”在浙江,“终条理者”也在浙江。

763953505156285493.jpg

804436115838180630.jpg

698668943689300802.jpg

391873342278924254.jpg


    1215日上午德尘书院梁晶老师介绍了德尘书院三年办学回顾及2019年学习计划。表彰了特别贡献奖陆建良先生及优秀学员奖宋雪峰先生等。

557864654207975080.jpg

632809532809400328.jpg


   随后吴光教授作了《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主题演讲,他娓娓道来介绍了阳明心学的理论结构、根本精神与当代价值。吴教授认为阳明心学的理论结构包含“良知”本体论、“致良知”方法论、”知行合一”实践论、“亲亲仁民”的民本论等四大部分。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第一是道德自觉精神。第二是人文精神。第三是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第四是力行良知的实践精神。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第一、阳明学确立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救治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唯利是图、物欲横流的非人性化弊端无疑是一剂对症良药。第二、阳明学的亲民、爱民精神,在当今社会治理中尤其值得发扬。儒学传统历来强调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第三、阳明学折衷朱陆、会通佛老的和而不同精神,体现了一种多元包容的文化取向,为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交流、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第四、阳明学知行合一、力行实践的精神为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既定国策,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和精神动力。总之,阳明心学并不是僵死的学问,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实践意义的鲜活文化。我们要认真学习王阳明的著作(重点反复研读《传习录》),全面认识与把握阳明心学理论构成、基本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用以指导我们修身立德、建功立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21世纪虽然不能说就是王阳明的世纪,但却可以断言是阳明学发扬光大的世纪,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存并进、互利双赢、多元包容的新世纪。


253848170893906559.jpg

  然后蒋风冰老师作了《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主题演讲,他激情澎湃介绍了企业家精神不是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精神,而是要通过所谓的“韦伯命题”——他认为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第一原动力,而中国的儒家伦理不仅不能推动而且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蒋老师对韦伯关于儒家伦理的理解持保留态度,不赞同韦伯认为的“儒家伦理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儒家伦理也不是简单地适应世界,儒家伦理的经世致用的精神与资本主义的精神是融贯的,新儒家以出世之心入世践行与加尔文宗的入世禁欲主义异曲同工,不谋而合。而稻盛和夫的实践是一个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的典型案例!稻盛和夫提出“经营十二条”、“六项精进”,发明“阿米巴经营”,带领企业员工一切从“心”开始,用心去工作,为社会做贡献,一定会有福报。稻盛和夫一手打造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有力地回应了韦伯命题。“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开放的命题,也是对于中国阳明后学的考题:这不光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需要履践亲证的当代使命。

680665154922061312.jpg


    1215日下午,钱明教授作了《日本与阳明学》主题演讲,他抽丝剥茧从两本书《叶隐闻书》和《武士道》分析了阳明心学与日本武士道的关系,山本常朝《叶隐闻书》被日本人称为武士的《论语》,尽管它也吸收了一些儒教的东西,但主要还是接受了日本传统的神道教和固有的国学,真正孔孟的东西很少,阳明心学的东西几乎看不到,武士道核心的东西,亦即山本常朝所宣扬的基本要义,就是“狂死”、“忠勇”和“忍耐”。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是专门写给外国人读的,是武士道研究方面的代表作。对应于中国儒家的五德“仁、义、礼、智、信”,概括出武士的五德“义、勇、仁、礼、诚”,把“仁”放在第三位,去掉了“智”而换成了“勇”。这么一换,正好体现出武士道的要义和精神实质。导致了武士们“唯念主君,其他一概不问”,以及缺少谋略、战略思想。冈田先生认为阳明心学是最适合日本民族性的,这可能只说对了一半。从文武合一的角度说,从行动力的角度讲,阳明心学也许的确最适合日本人;但是从有义少仁、有勇无谋的角度看,日本人可能又是最不适合阳明心学的民族。我的最后结论是:阳明学与江户中期的武士道没有关系。不能因为王阳明的立功尤其是兵家形象,就把阳明学与武士道划等号!要了解武士道,除了要读新渡户稻造的书,还要多读读《叶隐闻书》这样的书。


822945857407196024.jpg

311431095096733756.jpg

  接下来,丁为祥教授作了《关学与阳明学》主题演讲,他认为思想文化要从心里流出来,才有活泼泼的生命力。一、通过我的心灵打开古人的世界。人心都是肉长的,知冷知暖。二、保持理论敏锐性。不能进行今人的理论沟通,是成长不起来的。他对民间教育对民间学术怀着敬意,但要拓展自己的心灵进入历史的发展脉络,拓展自己的心灵进入与人沟通的状态,才能具有活泼泼的生命力。与其抬高阳明先生,不如抬高我们自己。在宋明理学史上涌现出许多思想家,其中以张载及其创立的关学、朱熹及其创立的闽学、王守仁及其创立的阳明学,堪称三座高峰。在这三个学派中,张载是理学的真正开创者和奠基者,朱熹吸收张、程,建立了宋代集大成的理学体系,王阳明则修正程朱,把理学又一次推向高峰。张载确立的“性命与天道合一”的思想主题,吸收佛家道家,又反戈一击。儒家形而上本体形成。既要发掘天道本体的涵义,又要以之贯通天人,儒学的两翼全部张开。对后来的理学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提出的虚气相即的本体论,人性论和心性论,更为后儒广泛加以吸收、继承和阐发。特别是世代传扬、家喻户晓的“张载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绝句,是中国文人风骨的绝句,它以简明、准确、晓畅、深邃的表述,确立了人的内在价值和生命主体精神,确立了人对天地自然、对民众社会、对文化历史的崇高责任。还有明清之际思想家、哲学家李二曲(李顒)。曾讲学江南,门徒甚众,后主讲关中书院。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海内三大儒”。认为“人生本原”“塞天地,贯古今,无须臾之或息。会得此,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千圣皆比肩,古今一旦暮”。主张兼取其长,提倡“明体适用”。同顾炎武反复辩论“体用”问题,提出“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的见解,将“格物致知”的“物”扩充到“礼乐兵刑、赋役农屯”,以至“泰西水法”等实用学问。浙江是人文荟萃之地,出了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关学沉雄,浙学激越。秦人眼里出西施,自然越看越喜欢。他说执着有余变通不足的关中人一经理论的点化,就很可爱。比如,我可不可以发财,可以,但能不能突破底线,决不!正其谊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先生高卧洛城中,洛邑簪缨幸所同。顾我七年清渭上,并游无侣又春风。”每每读到张载这首诗,其身心都要飞起来……


847551755927157672.jpg

2958905222110183.jpg

31163500872356881.jpg

453417207820273714.jpg

  晚上大家在浙江大学ZJU1879交流吧举行了主题沙龙,花果飘零时代如何进行灵根自植?由谌卫军老师主持,香港中文大学郑宗义教授、陕西师大丁为祥教授、浙江省社科院钱明教授和浙江大学陈雪军教授、蒋风冰老师及参会嘉宾济济一堂,既有学界大咖,又有草根学者,大家有序发言,各抒己见。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不知不觉中新思想在浙里酝酿在浙里诞生……


(未完待续)


转自:阳明学苑

关于我们

——

网站首页         专家介绍

热点动向         活动资讯

资源下载         需求发布

自由论坛

专家在线咨询


王阳明简介

——

王阳明简介: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



联系方式

——

邮箱:ymxsgxpt@163.com

微信公众号:阳明学在线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电话:13970100933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红旗大道61号(赣南师范大学)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