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其他账号登录: 注册 登录
阳明学学术资源 在线共享平台
微信公众号:阳明学在线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知行合一


合作单位

赣南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
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分会
赣南师范大学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赣州阳明书院

2018杭州阳明心学学术研讨会综述(下)

 二维码


878892205016333853.jpg


2018杭州阳明心学学术研讨会综述(下)


谌卫军

286677599996114575.jpg625887454164467706.jpg737923012998982158.jpg521799631621953050.jpg843988027201099015.jpg656493029197315662.jpg240758960728067336.jpg

 (接上所述)1216日上午,与会嘉宾进行了阳明心学学术研讨会,由浙江大学何善蒙教授主持与点评。王童、杨郁、华建新、唐文立、谢建龙、潘波、冯菡、金芝龙、陆铭峰、乔梁、王凌、宋雪峰、朱益伟、林赛君、赵春丽、陆建良分别发言(详见论文集),何善蒙教授各个点评,最后总结。阳明心学是一座宝藏,大家各有立场,各取所需。但要小心谨慎,阳明心学不是成功学。当作范式来做后果可能严重。先立乎其大,心上修事上磨。阳明心学也不是鸡汤。看上去很美,沉浸其中,还得做出来。现在阳明心学热得不得了,要经得起时间检验。一天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佛法在世间,痛并快乐着。丁为祥教授也有同感:现在阳明心学虚热,表层化工具化鸡汤化标签化,希望大家首先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然后纵向进入历史的发展脉络,横向在人群中有一个心灵的感通。最后反身而诚,不期而至。

656493029197315662.jpg908326572024713076.jpg

      1216日下午,太极古琴涂中华老师及其弟子演奏古琴雅乐,大家闭目养神,休息片刻。

122715143681711106.jpg

3308787162310598.jpg

69982436008953131.jpg

 

  接下来是朱高正教授与丁为祥教授的心学之争:朱子学与阳明学。由谌卫军老师主持,他说在平和首届海峡两岸阳明心学峰会上,朱高正教授说:没有朱子学作基础,何来阳明学?王阳明一生崇拜的人就是朱子。阳明学就是在朱子学肥沃土壤中长成参天大树的。说完便去赶飞机了。丁为祥教授说:朱高正的观点对了一半,他起了一个头,他留下来我可以跟他争论一个晚上。阳明学是从朱子学成长起来的,对的,但是逆向成长出来的。后来与丁为祥教授、朱高正教授多次沟通,丁教授非常钦佩朱教授的为人,但对朱子也有心学不敢苟同。他非常期待与朱教授来一场华山论剑,朱教授正好在上海讲学,很爽快地答应了。


  本次对话采取古代书院会讲方式,起讲、分述、论辩、会通。先由朱高正教授介绍朱子学研究,丁为祥教授介绍阳明学研究,他们如数家珍,朱高正教授在台湾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去德国波恩大学深造,学的是康德的法哲学。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把西学与中学放在同一个坐标系上来研究。所以他的学术研究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中西融贯与中西比较的特点。在朱子学的研究方面这一点尤其突出。他研究朱子,康德及其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始终是他对照与比较的对象。正因为有了参照系,所以他对朱子的理解和阐释往往出人意料,高人一筹。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研究,朱子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今价值才更有说服力,其超越性的价值才得到了更好的呈现。丁为祥教授的学术探讨起始于对王阳明哲学的钻研,其入手则既不是为了理论的阐发也不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而是力图从做人的角度理解阳明心学,由此形成以做人精神理解其为学规模的独特进路。读博士期间,又上溯墨家“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兼爱情怀,下摄熊十力体用不二哲学之双向拓展,并由此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性立场;而其博士论文则“以人事反推天命”的方式诠解张载“虚气相即”的哲学体系。由此之后,又从“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之相互印证对朱子哲学进行发生学考察;接着,再从发生与诠释之相互转化的视角对中国人的产生、文化的生成与儒家的形成进行追根溯源性探讨。两位可谓棋逢对手,老虎对狮子,一位来势汹汹,一位娓娓道来。朱高正教授说,第一,向来讲阳明学的,都把王阳明和朱子对立起来,以为阳明学是对朱子学的反动。阳明学实际上是朱子学的余脉。阳明学离不开朱子学,朱子学是阳明学的根和本。是从朱子学这棵大树上发出的一支新芽。所以,要读懂阳明学,一定要先读懂朱子学。如果不懂朱子学,一上手就入王家门,恐怕十有八九要走偏、走歪。第二,阳明学与朱子学之间也有原则区别与不可调和的理论分歧。讲到这种分歧的时候,阳明学的释氏基因是无论如何不能粉饰也无法粉饰的。第三,在当今阳明学被捧上了天的时候,也要看到王阳明在治学和构建理论体系时的狡黠和漏洞。如引用错误,善于伪造等。甚至顾炎武既愤慨当时学风,以为明亡实由于此,推原祸始,自然责备到阳明。第四,事实上,西方所了解的儒家思想,就是经过朱子诠释之后了的儒家思想。未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最有资格代表东亚文明圈与西方展开对话的,非朱子学莫属。至于阳明学,我们只能把他看成是朱子学某方面的杰出流派,不能把阳明学看作是朱子学的对立面。丁为祥教授说,我们做阳明学,也要深入阳明本人,从其人格方面寻根溯源。他从王阳明的生平谈起,阳明十一岁入塾即确立人生第一等事为读书学圣贤之志,初以朱子格物之学为方法,但几次行而不通,使他经历学辞章、入佛说老、习骑射三次“退而求其次”的求圣道路,最终大悟。由此,丁老师把阳明的人生阶段做了三点划分:11-34岁追求个体志向时期,34-49岁理想的道德性时期,49岁之后致良知的自我实现精神。其中的阳明之志,是贯穿其生命根基的志向,必须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加以践行,方能在死时叹一句:“此心光明,夫复何言!”丁为祥老师还指出,阳明谈讲学有二,一为口耳之学,终致身心相离,求荣耀显达的为人之学。二为身心之学,即“行著习察,实有诸己”的学问,是内外一致的学问,也是知行合一的学问。这样的学问,是能达到“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般自然而然地、内外身心世界当下显现的道德境界。这是致良知的内在根据,也是阳明正官场、正人心的入手之处。以此为根据的三点划分,将阳明的人生以线的方式串联起来,此谓“一线”。最后,现代社会学习阳明的学问和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集中体现在两点:一是找回自身,实现理想的个体性,将道德性根本落实到个体的心灵。二是理想的道德性,这涵盖着自我实现,这种自我实现,是为己之学意义上的自我实现,具有仁以为己任的道德意义。唯有如此,道德理想才能是我们人生之路上的压舱石、指南针。


  最后会通环节,谌卫军老师说,朱熹是宋代大儒,王阳明是明代大儒。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我们要执两用中,与时俱进。朱高正教授说,阳明学是儒学、理学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他对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乃至中国人心理历程的影响是巨大的,今天阳明学之热,恐怕不是无来由的。唯其如此,我以为我们今天真是需要认真地读一读王阳明的《传习录》和朱熹的《近思录》,以免盲目跟风,以免走岔了道。丁为祥教授说,自己是现实感较强的人,对阳明学研究始终关心其现实价值。他提醒,当今阳明学大热,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把阳明神化,二是把阳明泛化。“大家千万不要神化阳明,而要给他的人生和思想,留下人间烟火气。没了人间烟火,那就不是学习对象,而是膜拜的神。”阳明学最重要的特点:一是个体性,二是道德性,三是自我实现性。个体性有助于个体担当,道德性是中国人精神家园,自我实现性则每一代年轻人都要树立并追求自己理想。其实,阳明并未远离我们,我们只要展开追求,即使不会背相关理论和句子,也是在践行他的精神。一如阳明对朱子带有“公共”性的天理既可以沿着普遍性的路径拓展为“古今人人真面目”,同时又可以将其发挥为“我”之“随时知是知非”的“是非标准”一样。因而,无论是个体的人生追求还是民族精神的整体崛起,阳明精神的这种个体性、道德性与自我实现性之三“点”一“线”式的统一,都将成为我们民族的历史经验与宝贵的精神遗产。


  谌卫军老师说,两位都是我非常景仰的学者,今天的心学之争两位非常大气,其实是阳明心会,他作了一首诗:予有西湖梦天真,西湖亦梦予诚心。怘怘阳明人传习,念念良知每近思。钱穆先生说宋明理学关于本体论与修养论,其全体一致的见解是“万物一体”与“变化气质”,两位学者握手言和谈笑风生。


341131185659146784.jpg

330732545140853525.jpg

657569369814446788.jpg


  接下来,谌卫军老师作阳明学院筹建报告,谌老师首先汇报了最近的阳明心学学习心得:良知就是本体,就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致良知就是使本体(良知)显现出来。知行合一就是让本体(良知)落到实处。明德亲民就是将本体(良知)用于社会治理。敬天爱人就是把本体(良知)用于企业管理。阳明心学就是一套简易明快的本体实践哲学。用得好,可以超凡入圣,如稻盛和夫;用得不好,就会走火入魔,如后学狂禅。谌老师认为现在的学校教育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贺建奎基因编辑事件)和躁动又无力的民众(重庆公交车事件),而且体制僵化尾大难掉。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不完全适配,培养不出真正的杰出人才,解决不了当前的社会问题,学非所用,德不配位。所以他从体制出来,开始民间办学,探索自造教育,也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人民可以自己办学满足自己的教育需求。于是他创办了中道文教,台湾著名学者林安梧教授题词:中和位育,道生德蓄,文明以止,教养公民(藏头格)。先是办弘毅学堂,做少儿培训。培养世界公民,弘扬中华文化。鲜明地提出“国学是传家宝,公民是通行证”。201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参加中国教育论坛,并发表演讲介绍弘毅学堂。去年开始筹建阳明学院,创办民间大学。他认为大学是大人之学,大人好好学习,小孩天天向上。这也是安身立命之学,超凡入圣之学。

定位:融会中西影响深远的人文类大学。

目的: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竺可桢)

宗旨:求放心致良知利天下,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机制:采用美国哈佛大学的做法,建立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成立监事会,确保教育家办学,培养杰出人才。资金使用公开透明,吸引民间资本,汇聚社会力量。

师资:聘请人文领域专家学者担任教师,已邀请64位国内外一流学者加入阳明学院导师团。

资金:前期由中道文教筹集启动资金,等成立教育基金会后,由基金会(董事会)作为阳明学院办学主体。

管理:成立筹委会,负责筹资和申报工作,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阳明学院筹建过程是一个社会动员的过程,也是一个本体实践的过程。“是举也,成夫子道意,四方同志,协而成之。”采取众筹方式,根据能力与意愿决定股东、董事会、监事会。

最后,谌老师以诗明志:

一山一水一圣人,

有情有义有良知。

一生一世一大学,

品书品茶品人生。


827354545363573002.jpg


  最后,蒋风冰老师作了三年阳明心学共修体悟分享。蒋老师提出万物一体变化气质,是王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前提。然后追本溯源从远古巫文化到公天下,再到家天下,重新诠释中国孝文化。华夏儿女,礼仪之邦,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正蒙,是恢复人的神性德性的启蒙,即德性人文主义。凡事需三问:智慧够不够?爱心够不够?担当够不够?人生三大德“仁、智、勇”,仁是第一位的。仁慈,同理心,爱的能力乃是当今世上人们最迫切需要培养的能力!孝,引出教,德之本,亲亲而仁民,推及“万物一体之仁”。这是中国儒家的普世价值,用今天的话讲:“爱是一种真正的普世价值!”仁,是对万事万物的通透的感知力。仁,是感应,仁,是通达;仁,是联接;仁,是瑜伽,仁,是爱这个世界!这是成仁(人)的责任,这是今生的使命!成人(仁),这是法喜充满的大自在!蒋老师说,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与企业家精神研究我们才刚刚开始,如何转化应用有待大家一起努力!

113546119150360325.jpg

152992322594486948.jpg

128515097860657079.jpg

830617502795362530.jpg

87085770026047433.jpg

664400429013327323.jpg

185868114208295977.jpg

505616236382833244.jpg

69982436008953131.jpg

853785036642728950.jpg

   12月17日,谌卫军老师组织了西湖文化之旅,与阳明学院(筹)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朱爱萍、周天一、洪秀平、洪洪川陪同朱高正教授参观了北山路的蒋经国旧居、连横纪念馆、抱朴道院、新新饭店,孤山的西泠印社、文澜书院,并拜会了文澜书院理事长任平先生,进行了亲切交谈。当天日月同辉,无比殊胜


转自:阳明学苑


关于我们

——

网站首页         专家介绍

热点动向         活动资讯

资源下载         需求发布

自由论坛

专家在线咨询


王阳明简介

——

王阳明简介: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



联系方式

——

邮箱:ymxsgxpt@163.com

微信公众号:阳明学在线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电话:13970100933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红旗大道61号(赣南师范大学)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